艺术赋能助力酉阳县花田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1-10-20 13:12
编辑:顾晓芸
来源:项城网
字体:  阅读量:17977   
艺术赋能助力酉阳县花田乡村振兴

从酉阳花田乡何家岩村史馆顺着幽静的石板路而下,左边艺术作品《水稻》壁画像种植在村民房屋墙上,栩栩如生。

《美好攀升》《猪撞墙上了》……除部分作品完工外,原生态石头墙、乱石包装等项目正火热施工中。

10月12日,笔者在花田乡何家岩村看到,参加中国酉阳第二届乡村艺术季创作营的艺术家们以何家岩村民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将一件件艺术作品从创作方案变为现实,艺、文、农、旅融合走向深入,共建、共创、共享的壮美乡村田园画卷正在花田大地上徐徐铺开。

寓意美好

艺术作品《美好攀升》采用超现实主义的形式,因地制宜,生动形象地将何家岩的生产、生活工具与自然生态结合在一起,展现了何家岩的山地风貌和当地人的生活习惯,并象征他们在生产、生活与生态的融合中,攀升更美好的生活。

“搭斗、板凳、蜂桶等农具依次从下往上组装成一架楼梯,代表了人的一生。梯子底部的搭斗用来收割和存放粮食,寓意温饱。”创作者之一符彪说,《美好攀升》村民一看就懂,梯子中间是铧口、犁耙,再往上就是人生的转折点,最后是蜂桶,由苦到甜,象征着通过勤劳与奋斗,终将收获甜蜜的幸福生活。

中国酉阳乡村艺术季执行策展人、四川美术学院艺术与社会创新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曾令香说:“这个作品名字很美好,材料均取自何家岩村寨里面现成的生产生活工具,体现了这里的民俗和生活特征。”

留住乡愁

跟《美好攀升》一样,艺术家们在何家岩村创作的作品都坚持融入群众,贴近生活。

“一里十三桥”是何家岩村的一大特色。曾令香和四川美术学院造型学院美术在读硕士王然共同创作了《考古“一里十三桥”》,作品画龙点睛地将其中一个拱桥加以复原,并制造出了一个“考古现场”,以此来凝聚和追溯村寨的价值认同和社群情感。

同时,何家岩村有着丰厚的人文历史,当地村民以种植水稻、饲养牲畜为生,村落里处处散落着具有当地农耕特色的建筑和农具。为更好地保留何家岩的历史人文风貌,西南民族大学雕塑系主任李想创作了作品《何家岩村图》,形象地以古画的形式对何家岩村原有重要点位及艺术季作品点位进行绘制,成为了村里的导览图,并结合铁画的形式悬置于墙面,在美化何家岩村环境的同时,也起到了凝聚乡村文脉的作用。

“这些艺术作品把我们的村庄装饰得很美,作品贴近我们的生活,对寨子的文化提升作用很大。”何家岩村村民何绍华每天都会去看看各个艺术作品的创作进度。

“对何家岩的农文旅融合发展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何家岩村党支部书记陶涛表示,每一件作品代表一种文化,增厚了何家岩的文化底蕴。

激活村庄

中国酉阳第二届乡村艺术季创作营开营以来,背篓、梯子、木屋等30余件艺术作品已经完成,根植在何家岩古寨里。这些艺术作品在挖掘展示当地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极大地美化了乡村,搭建起了艺术与乡村建设的桥梁。

建筑设计专家朱小地设计的作品《荧光》解决了何家岩村部分地方夜晚照明问题。该装置在夜晚润白如玉,点亮村庄,激活了乡村夜间生活,透过装置让人们重新发现乡村之美。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焦兴涛设计的作品《传来的都是好消息》,通过恢复村里的大喇叭装置,让“喇叭”传递村里的好消息,成为了村民们的情感链。

“结合艺术的在地性、功能性、生态性、艺术性,青年艺术家们将一件件艺术作品送到了乡村振兴一线,激发了群众的内生动力,探索出一条艺术振兴乡村的新路径。”曾令香表示,在何家岩,他们将用艺术赋能乡村,以文农带动旅游,实现艺、文、农、旅融合,促进花田乡村振兴。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原标题:艺术赋能助力酉阳县花田乡村振兴

上一篇:599美元起!谷歌Pixel6系列发布搭载自研Tensor芯片

下一篇: 返回列表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免责申明| 加入我们| 意见与建议|
项城网 - 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网站法律声明。备案号:苏ICP备2022014228号-6
网站地图项城网 版权所有 网站统计